《君山区志》和《洞庭明珠》封面刊登的那张星云图,在君山岛的西部山麓与湖滩交界的地方。西对洞庭,东倚君山岛,距乌龙尾遗址发掘地点大约 50 米。岩画表面,北高南低,最长处 1.98 米,宽1.46 米,共约 2.5 平方米。经数千年风蚀,其画面残存凿痕最深处有1厘米多。除一个是3圈同心圆中加点外,其余多为双圈同心圆加点。现在能清晰辨识的有9个,排列有序,另有 10 余个已模糊不清。
据君山老人介绍,原来有4、5块,1960年修渠作石料用去了几块,现仅存这一块,也是湖南目前仅存的唯一一块岩画。
岩画,在君山乌龙尾遗址范围内。乌龙尾这个遗址于1983年发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面积有 1 千余平方米。经多次勘探采集到的有磨制石器石斧、石锤和大量的红陶、灰陶及少量白陶和彩陶残片。可辨器形有豆、罐、钵、鼎、杯等。2000 年5月,市文物工作队又进行了科学发掘,开了两个探方,总面积约 20 平方米。发掘时,在3米多深的沙土下出土了灰陶残片和网坠,属距今 7300 年的皂市下层文化。中层出土的黑陶豆、鬲残器和纺轮等,属于距今4500多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是一处蕴含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下层出土的一些网坠,冶炼火候低,但制作精致。说明此时君山的渔猎文化已具有一定的水平,这处遗址的发现为君山岩画提供了佐证。许多专家却认为君山岩画是幅“星云图”,经新华社向国内外发通稿。不久,美国纽约《星岛日报》进行了报道。
消息发出后引起各方专家和媒体的重视。2005年5月25 日至 28日,央视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编导夏明等专程赴君山作了现场采访、拍摄;返京后又请教专家探讨,于当年9月 21 日以《东方天书》为题进行了首播。从此,打开了探讨君山岩画谜团的闸门。
君山岩画刻自何年、何人所刻,始终是个谜。古《巴陵县志》《洞庭湖志》没有记载,《君山区志》所载为“传说”是秦始皇的封山印,这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不能当真。也有人说是印度的一个和尚所刻,也没有证据。秦距今才 2000 多年与同一范围内的“乌龙尾遗址距今7300 年”相距甚远,与同一辖区的“坟山堡遗址 8000 年以上”相距更远,与酷似孪生兄弟(中国)的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也不在同一年代。更为离奇的是贵州中国天眼于 2024 年收到来自 1300 光年的神密信号,经专家译制为两幅图,一幅为人类基因图谱,一幅为星图,与君山岩画十分相似,然风化程度没有君山岩画厉害。贵州古苗人(君山古为“三苗之地”)说这是外星人播下的“种子”,每隔 3000 年他们会派人来巡查 1 次。科学家则认为:是星际信息传递装置或传递交流标记符号等等。北京天文馆王玉民博士认为,岩画记录的奇特天象可能是“五星连珠”或“九星连珠”,即太阳系的5大行星或9大行星与太阳处在大致相等的轨道上,人类能在白天看见天空有5个或9个与太阳相似的光点,时间持续两三个月。于是,6000 年前的少昊和越族的祖先在不同地域将类似的天象利用石英砂等石料磨凿在崖石上。它是人类对天神崇拜的遗留。这也说明古书记载的“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据王博士推算,“九星连珠”这种奇特天象最近一次出现将在 2149 年 12 月 10 日。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总之,这幅岩画是“封山印”?还是“天书”?还是“种子”?还是外星人的标记?就目前的科技手段和认知能力还无法说清楚,有待业内志士能人作进一步探究。
涂山河读志笔记
附件:
这是《洞庭明珠》封面上刊载的“君山星云图”照片
2018 年 7 月 10 日,市区两级政府在君山岛岩画所在地立碑

这是岩画山坡(2018 年拍摄)


这是乌龙尾遗址挖掘现场与星图在同一保护区内

此为乌龙尾挖掘出的石器

此为出土的石鱼图

这是连云港将军崖的岩画

这是中国天眼接受到的来自 1300 光年外星传来星图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