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本文内容

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的赤壁之战中,双方战队用的是什么样的战船?

发布时间: 2019-12-17 15:44:15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以弱战强”的案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最高潮的部分。尤其是《三国演义》里面,伟大的作家罗贯中几乎是倾尽全力在描写这一部分,从而给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借东风”、“草船借箭”、“既生瑜何生亮”等著名桥段。

正史中的赤壁之战,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当时风头正劲的曹操狼狈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里开始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形势图

战争双方真实力量

在火烧赤壁之前,天下局势虽不明朗,但曹操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他当时刚刚统一北方,又制定好收复江南的战略计划,带着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风头无两。偏安东吴的孙权,这个时候还不算入局,后来收到曹操大军南犯的消息,才被迫应战。而最弱鸡的应该是“皇叔”刘玄德了,老板刘琮偷偷地投降了曹操,他和一帮小弟还傻傻地守在襄樊。直到曹操带人杀过来了,才卷起铺盖狼狈逃命,一路惨不忍睹。罗贯中应该对皇叔这段悲惨境遇抱着极大同情,所以给我们留下了“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摔阿斗”、“张飞当阳桥吼断河水”的传神篇章。

不过正史的记载,就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的细节,相对于赤壁之战后来在这段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三国志》的记载就显得十分简略和平淡。首先,曹操大军没有传说中的“八十万”,从种种数据汇总表明,一路向南的曹操大军在十五万上下。而孙刘联军也没有那么弱小,最后双方清点的大致可参战的人马应该在五万左右。不过这并不影响“赤壁之战”的经典,毕竟轻而易举地击败三倍于自己的敌人,也足以青史名留。

赤壁之战时各方势力范围示意图

正面战场第一主角

不过有一点,无论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还是陈寿的《三国志》里,大家都观点一致,那就是这场举世闻名的大战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厮杀,双方速战速决,一把火烧出了胜负。因为正面战场的主角,其实不是将士,而是战船。从诈降到放火,到最后的火烧连营,都是在船上完成的。

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对战船的描述都很少。《三国演义》中对于联军战船描写,罗贯中仅用“火船”二字,我们读来只能看到船的功能,并无细节。对于曹操的战船,有“大船”和“楼船”等描述,我们只能感受到船的大,至于和对方的船相比又有什么特点,也无从知晓。

《三国志》中对交战双方的战船描述也不多,但作了一些分类,让我们看到不同名称的船,通过这些名字,我们可以近一步了解这些船的不同的用途。

赤壁之战中的战船

曹操的战船——战舰。“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黄盖语)《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黄盖火攻时的战船——艨艟斗舰+走舸。“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这些记载中,我们大致能看出当时双方战备状况的一些细节。黄盖和周瑜一起登山观看曹操军队情形,看到所有大战舰都用铁索锁在一起,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北方士兵不习惯在水上,把战船连在一起如走平地就不会晕船”的素材来源。然后黄盖向周瑜献计,可以放一把火干掉他们!然后周瑜黄盖两人详细谋划,用艨艟斗舰后面系着走舸,进可攻,退可走。

这便是历史上“火烧赤壁”真正的面貌了。那这些史料记载的战船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赤壁之战智囊团

种种战船的区别

先看曹操的“战舰”。现代的“舰”,一般统称大型战船,比如巡洋舰,驱逐舰。但古代的意思却是相反的,舰最初写作“艦”。《释名·释船》中解释为“上下重版四槛,四方施版以御矢石,其内如牢槛也。”它是四面都设板槛的小型战船,船舷上设置半身高的女墙,作为掩体,舷墙下开设掣棹孔,长桨就从孔中伸出入水,一排棹手就坐在墙内划船。船槛内建有棚楼,高度和女墙一样,棚楼上四周又加女墙,树有旗帜,及军鼓之类。这种战舰从三国到唐代都是水军主要装备。

战舰

曹操军队来自北方,陆地作战为主,直到荆州刘琮投降后,收了荆州水军后才有了水上战备力量。至少在赤壁之战前,曹操是对这些水军并不上心的,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军队中政策当时以满足北方士兵需求为主,把战船连在一起,开了块“人造陆地”。

蒙冲

然后看看孙刘联军这边,投放在主战场上的是艨艟斗舰+走舸。艨艟,读音和“猛冲”相同,也写作“蒙冲”,从读音上就能识别出这种战船的作用和威力。《释名·释船》中解释为“外狭而长曰蒙冲,以冲突敌船也。”窄小狭长,就是用来向敌人战船猛冲的。系在蒙冲后面的“走舸”,其实也是一种快艇,不过体型相对大一些。《广雅·释水》说“舸者,洪大之称,大船谓之舸。”但大不是舸的主要特点,它是先快,其次才是大。而“走舸”,就是古代专门用于突袭的快捷战船,船舷上有双层女墙,棹夫多,战卒少,而且棹夫都是精锐。舸在水上“往返如飞鹏”。(简直是完美的逃命神器)

走舸

通过以上对比可见,曹操战队的斗舰稳固、船身高、数量多且相连,兵马在上面行走稳如泰山,体验感良好。而孙刘战队的船不多,但速度快,还有备用舸(就是用来撤退的),蒙冲差不多就是一次性用品,所以孙大军不在乎体验感,只求性价比。

用现代战争的模式来类比,相当于曹操把战船当作碉堡来经营,孙刘联军将战船当炸药包来用——再坚固的碉堡,也挡不住一个大炸药包。所以,赤壁之战,从战备力量的使用上,曹操是败局已经定了。

参考资料:

汉·刘熙《释名·释船》

清·王念孙《广雅·释水》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欢迎分享转载→ 为三国鼎立打下基础的赤壁之战中,双方战队用的是什么样的战船?

© 2016-2019 - 上海艺术网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