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本文内容

张义潮为大唐开疆拓土四千余里,光复河西,为什么儿子却没有军权

发布时间: 2019-11-14 17:35:15 来源:东方头条 责任编辑:

他是唐朝历史上不得不说的风云人物,是一位真正的将军。他先后收复了河西十二州,为大唐开疆拓土四千多里。虽然他的名字不常被人们提起,但是他绝对是一位功在千秋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张义潮。

这样一位传奇的人物,为什么最后他的儿子却没有掌握军权呢。那是因为张义潮将军权交到了他的侄子手中。

张义潮于公元779年出生于沙州,当时沙洲已经过安史之乱的摧残,被吐蕃占领。虽然管理着这片土地,但是吐蕃人却从来不把当地汉人放在眼里,他们经常性的在当地抢夺财务,侮辱人民,使当地人过着苦闷的生活。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人们心中都有着很深的怨念,也十分思念大唐故国。张义潮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使得他从小就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将侵略者驱逐出去。立下志向后,他开始自费招募人员,发展军队,只为等待一个好的时机,让家乡重回大唐。

时机在不久后找上了张义潮。这是因为吐蕃人的治理能力并不是很强,政治一度陷入混乱,别国也趁机对吐蕃发起了进攻,一时间吐蕃内忧外患。

公元848年,张义潮在在沙州发起了一场起义,这场起义蔓延的十分迅速,不久张就攻陷了沙州。而此时,吐蕃内部发生政变,尚恐热发起了反叛运动,后自称为宰相。

吐蕃内部的动荡给了张义潮更多的机会,他不断的扩充自己手中的领地,并传信给长安,希望获得朝廷的帮助,共同将河西收复。但是古代不同于今日,要从沙洲走到长安,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虽然张义潮派了九支信使,但是其中八支信使均遇险,只有一支到达了长安城,到达长安之时,已经距出发时间两年了。

得知了张义潮想要收复河西的意愿,朝廷非常的高兴,但是当时的境况并不允许朝廷给张义潮什么支持,只能口头上表扬一番,所以这一次通信,等于没有结果,张义潮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件事了。

公元849年,张义潮将沙洲作为据点,施行“缮甲兵,耕且战”政策,先后收复了甘州与肃州,在公元850年又将伊州收复。

公元851年,张义潮已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熟悉了吐蕃的战术,乘胜追击,不久便收复了河西十一州(沙、甘、瓜、鄯、伊、西、肃、河、岷、兰、廓)。

张义潮将战果报给了朝廷,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衷心,将兄长张议潭带领的一支队伍留在了长安城为质。

面对这样的结果,唐宣宗下了表彰令,对张义潮的丹心表示了赞许,对张义潮抗敌能力表示出了夸耀。张义潮也被任命为节度使、观察使。

公元861年,第十二州——凉州也被顺利收复,至此,吐蕃所占据的土地已经全数被收复, 张义潮完成了他幼年时的志向。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张义潮不断向外开拓疆土,据统计,他开拓的疆土达四千多里。

公元867年,张义潮之兄张议潭离世,张义潮将手中的军权交给了兄长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儿张淮深。此时张义潮69岁,为了再次向皇帝表示衷心,他亲赴长安为质。5年后, 即公元872年,张义潮去世,享年74 岁。

对于张义潮的行为,人们最不解的地方莫过于他为什么将军权交给了侄子,难道他没有儿子吗,并不是这样,张义潮是有自己亲生儿子的,他没有将军权交给儿子,可以从两个方向找到原因。

第一,根据历史记载,张义潮的侄子张淮深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年轻时就做了主将,在很多次的作战中,更是协助张义潮杀敌,利有战功。而张义潮的亲生儿子张淮鼎作战经验比较少,声望上也比张淮深差一些。在当时的境况之下,将军权交给侄子张淮深更能服众,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二,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朝廷曾下达这样的命令,让张义潮入朝廷,让他的族子怀深去守归义。可见朝廷的态度也是偏向于张淮深的,所以说张淮深能掌权不是没有道理。

当张义潮死之后,归义军很快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公元890年,张淮深与其妻、子均被杀害,此时张淮鼎才被推举为官,但是仅仅掌权了两年,张淮鼎就去世了,后张淮鼎之子张承奉掌握大权。

时机在不久后找上了张义潮。这是因为吐蕃人的治理能力并不是很强,政治一度陷入混乱,别国也趁机对吐蕃发起了进攻,一时间吐蕃内忧外患。

公元848年,张义潮在在沙州发起了一场起义,这场起义蔓延的十分迅速,不久张就攻陷了沙州。而此时,吐蕃内部发生政变,尚恐热发起了反叛运动,后自称为宰相。

吐蕃内部的动荡给了张义潮更多的机会,他不断的扩充自己手中的领地,并传信给长安,希望获得朝廷的帮助,共同将河西收复。但是古代不同于今日,要从沙洲走到长安,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虽然张义潮派了九支信使,但是其中八支信使均遇险,只有一支到达了长安城,到达长安之时,已经距出发时间两年了。

得知了张义潮想要收复河西的意愿,朝廷非常的高兴,但是当时的境况并不允许朝廷给张义潮什么支持,只能口头上表扬一番,所以这一次通信,等于没有结果,张义潮只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件事了。

公元849年,张义潮将沙洲作为据点,施行“缮甲兵,耕且战”政策,先后收复了甘州与肃州,在公元850年又将伊州收复。

公元851年,张义潮已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熟悉了吐蕃的战术,乘胜追击,不久便收复了河西十一州(沙、甘、瓜、鄯、伊、西、肃、河、岷、兰、廓)。

张义潮将战果报给了朝廷,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衷心,将兄长张议潭带领的一支队伍留在了长安城为质。

面对这样的结果,唐宣宗下了表彰令,对张义潮的丹心表示了赞许,对张义潮抗敌能力表示出了夸耀。张义潮也被任命为节度使、观察使。

公元861年,第十二州——凉州也被顺利收复,至此,吐蕃所占据的土地已经全数被收复, 张义潮完成了他幼年时的志向。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张义潮不断向外开拓疆土,据统计,他开拓的疆土达四千多里。

公元867年,张义潮之兄张议潭离世,张义潮将手中的军权交给了兄长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儿张淮深。此时张义潮69岁,为了再次向皇帝表示衷心,他亲赴长安为质。5年后, 即公元872年,张义潮去世,享年74 岁。

对于张义潮的行为,人们最不解的地方莫过于他为什么将军权交给了侄子,难道他没有儿子吗,并不是这样,张义潮是有自己亲生儿子的,他没有将军权交给儿子,可以从两个方向找到原因。

第一,根据历史记载,张义潮的侄子张淮深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年轻时就做了主将,在很多次的作战中,更是协助张义潮杀敌,利有战功。而张义潮的亲生儿子张淮鼎作战经验比较少,声望上也比张淮深差一些。在当时的境况之下,将军权交给侄子张淮深更能服众,也更具有实际意义。

第二,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朝廷曾下达这样的命令,让张义潮入朝廷,让他的族子怀深去守归义。可见朝廷的态度也是偏向于张淮深的,所以说张淮深能掌权不是没有道理。

当张义潮死之后,归义军很快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公元890年,张淮深与其妻、子均被杀害,此时张淮鼎才被推举为官,但是仅仅掌权了两年,张淮鼎就去世了,后张淮鼎之子张承奉掌握大权。

欢迎分享转载→ 张义潮为大唐开疆拓土四千余里,光复河西,为什么儿子却没有军权

© 2016-2019 - 上海艺术网 版权所有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首页